中国各朝代封王制度

知识
0 399
kelide
kelide 举报
2022-04-28

在中国古代,封王封侯是功臣将相的理想,哪个朝代最好呢?

先看看各朝代封王制度吧

夏商周时期

这一时期是从原始的部落联盟向统一国家转变,因而封王制度有着部落时期的特征。

其中西周建立时期的分封制度最为完善,周王把王族、功臣和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,建立诸侯国。特点如下:

1.周天子居于支配地位,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,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。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,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,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。

2.西周分封七十一国,五十三是姬姓国,其中周王的近支分布在镐京,洛阳附近拱卫。外姓诸侯国主要是夏、商以及上古其他圣人的后代。

这一制度确立了周王的绝对权威,周朝800年也是中国最长的朝代。

秦汉时期

经过春秋战国,秦国统一天下,中国进入封建社会。秦国能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采取了郡县制,县字同“悬',就是中央直属的意思,秦朝没有封王,能够集中全国力量进行战争。秦二世上台之后,把他的兄弟姐妹20多人全部杀死,以至于秦二世死后接班人都难找。

秦末战争之后,项羽做法是分封诸王,重回七国时代,结果被刘邦打败。

刘邦在楚汉战争时,为拉拢将领也封了一些异姓王。汉朝建立,吸取项羽兵败教训很快就全部剪除了异姓王,甚至连自己的女婿赵王也杀掉。

西汉初期分封了9个刘姓诸侯王,在早期对吕氏家族斗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到文景时期,诸侯国占据全国三分之二领土,影响着中央集权,在七国之乱之后,通过推恩制手段将诸侯国逐渐削弱。同样,东汉建立后也实行了同姓封王制和推恩制,东汉再没出现西汉那样的七国之乱。西汉末期刘秀和东汉末期刘备都是王后代,但是到他们的父辈时只担任过县令这样的职务。

三国两晋时期

三国时期,曹丕建立魏朝以后,曹操的25个儿子他的贬的贬,杀的杀。曹丕死后,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。曹真和曹休都是曹家的远房,曹丕的近亲兄弟都不能参与朝政,最终导致司马家族篡位。

西晋吸取的魏朝的教训,大封本姓为王。结果诸王权利过大,很快导致八王之乱而灭亡。

隋唐宋时期

隋唐宋时期封本姓宗族为王,不过和汉以及西晋相比,王只有爵位,没有封地的实际控制权。因此这一时期,没出现过诸王作乱。

唐朝和宋朝都封有异姓王,通常是立大功封。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封王。

明清时期

朱元璋在很多方面具有成就,不过在封王方面却是复古。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、一个儿子夭折,立长子为皇太子,其余24个儿子都被封为藩王,分布在各地。

明朝制度:皇子封亲王,授金册金宝,岁禄万石,府置官属。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,多者至一万九千人,隶籍兵部。亲王嫡长子,年及十岁,则授金册金宝,立为王世子,长孙立为世孙,冠服视一品。诸子年十岁,则授涂金银册银宝,封为郡王。嫡长子为郡王世子,嫡长孙则授长孙,冠服视二品。诸子授镇国将军,孙辅国将军,曾孙奉国将军,四世孙镇国中尉,五世孙辅国中尉,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。

朱元璋死后,燕王朱棣就造反夺得王位,暴露出这一制度的问题。此后明朝对诸王的权利进行了限制,但是由于没有爵位递减制度,子孙繁衍原来越多,20多万子孙成了明朝沉重的负担,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满清吸取了明朝的教训,到清末也只有8位铁帽子王爷,其他王爷世袭时要降爵位。另外皇子,王子爵位都很低,有很多皇子也只是贝勒贝子。清朝像隋唐宋一样,王爷只有爵位没有封地。因而直到清末,皇族也没有像明朝那样形成负担,和明朝相反,清朝的王爷多参与朝政。

游牧民族政权

游牧民族制度类似于夏商周的分封制度。亚洲北部有着广阔草原,历史上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庞大疆域的国家,但是由于分封制度,每一代汗王更替都可能带来内部争斗或者疆土分裂。

成吉思汗创建了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,但是死后就分裂成了共有领地和四个金帐汗国。忽必烈沿用汉族制度将共有领地建设成元朝,而四个金帐汗国还是蒙古旧制。像所有游牧民族国家一样,元朝和金帐汗国持续时间都不长。


倒序看帖 只看楼主
回帖